黑眼睑水树蛙

gracilipes   Bourret
   

  12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依据云南河口(5雄、1雌)标本。
成体:体形小,雄蛙体长22mm左右,雌蛙体长29.5mm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
226。头长、宽几乎相等;吻端尖,略向内倾斜,吻端突出于下唇;吻棱甚显,延到吻末端,棱角明显;颊部几乎近垂直,鼻眼间略显凹陷;鼻孔在吻棱下方,背面不能见到鼻孔;鼻间距小于眼间距或眼径;鼓膜较清晰,雄蛙的比第三指吸盘小,与眼后角相距约半个鼓膜的宽度;无犁骨齿;舌卵圆,后端较宽而缺刻深。
表226 黑眼睑水树蛙成体量度(云南河口)
Table 226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Aquixalus gracilipes (Bourret) (Hekou, Yunnan)
单位:mm
项目 5♂♂ 1♀ 项目 5♂♂ 1♀
体 长
SVL 20.4—23.5
22.0 29.5 前臂宽
LAD 2.0—2.3
2.1
9.7%
头 长
HL 7.0—8.3
7.6
34.6% 10.5
35.6% 手 长
HAL 6.6—7.3
6.9
31.3%
头 宽
HW 7.0—8.2
7.5
34.2% 10.2
34.6% 后肢长
HLL 34.5—39.0
37.8
172.0% 48.0
162.7%
吻 长
SL 3.7—4.2
3.8
17.5% 4.2
14.3% 胫 长
TL 11.3—13.0
12.3
55.9% 15.5
52.5%
鼻间距
INS 2.4—3.0
2.6
12.0% 3.1
10.5% 胫 宽
TW 2.3—2.8
2.5
11.5%
眼间距
IOS 3.1—3.8
3.5
15.4% 4.2
14.3% 跗足长
TFL 14.4—16.4
15.7
72.8% 21.0
71.5%
眼睑宽
UEW 1.8—2.2
2.0
9.2% 2.8
9.5% 足 长
FL 7.3—10.3
9.2
41.8%
眼 径
ED 2.8—3.6
3.2
14.6% 4.2
14.3% 第三指吸盘
FDWⅢ 1.2—1.6
1.4
6.4% 1.7
5.8%
鼓 膜
TD 1.0—1.5
1.2
5.6% 1.3
4.4% 第四趾吸盘
TDWⅣ 0.9—1.3
1.1
4.9% 1.2
4.1%
前臂及
手 长
LAHL 9.7—11.9
11.2
50.5% 15.0
50.9%

前肢适中,前臂及手长为体长之半;指端均有吸盘及边缘沟,第一指吸盘显然小于外侧3指吸盘;指长顺序3, 4, 2, 1;指间无蹼,指侧有缘膜;关节下瘤发达;掌
部小疣颇多;掌突3个,内掌突长椭圆形,外侧2掌突卵圆形。后肢细长,前伸贴体
时胫跗关节前达鼻孔或鼻眼之间,左、右跟部重叠颇多;胫长超过体长之半,足短于
胫;趾端与趾端同,吸盘较小,第一趾的吸盘更小;趾间有蹼,外侧3趾间蹼较为发
达,第四趾半蹼,第二、第三趾外侧及第五趾内侧趾蹼几乎达或达到吸盘基部,第一、
第二趾间仅基部具蹼,外侧蹠间无蹼;关节下瘤明显,蹠部小疣颇多;内蹠突扁平,无外蹠突。
背面皮肤分布有均匀的小疣,上眼睑上的疣较大而密集,颇为突出;沿吻棱及颞褶上也有分散的小疣;颞褶较宽;前臂及跗部皮肤较光滑。咽喉部和胫腹面皮肤较光滑,腹面其余部位满布颗粒状扁平疣。
液浸标本背面灰白色,自吻端沿吻棱,上眼睑直到颞部为宽棕色纹;上眼睑黑棕色,两眼之间有棕色窄横纹相连;体背面有“ ”形斑纹,“ ”斑的前部在肩部与上眼睑的棕色纹相连,后部与肩后两侧的纵纹相连,该纵纹的前端或与颞部宽的棕色纹相连,或断续相连;个别标本两侧的纵纹不明显,而仅有“ ”形斑;四肢背面有棕色横纹;第四、第五趾的背面及其间的蹼为黑色。腹面白色。
卵:卵径2.5—2.8mm,连同卵外胶膜直径4.5mm,动物极褐黑色,植物极乳黄色(Bain and Truong, 2004b: 22-24)。
蝌蚪:第24期的小蝌蚪头体长4.08mm,尾长8.38mm,鼻间距1.26mm,眼间距1.42mm体侧高2.04mm,背高2.37mm,尾肌高1.02mm,尾肌宽0.67mm,尾末端钝尖。保存标本体背面灰色,有褐色不规则的细小斑点,尾鳍透明几乎无颜色。
第二性征:雄蛙第一、第二指基部有白色婚垫(CIB 584168);有单咽下内声囊,声囊孔小;雄性线明显,呈红色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上眼睑黑棕色,有许多密集的疣;两眼间及体背有明显的“ ”形棕色斑纹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江建平等在2007年见到该蛙在广西十万大山生活于海拔500—530m
林木繁茂的山区,成蛙栖息在环境阴暗潮湿的灌丛和杂草间。据Bain和Truong (2004b
22-24)报道,产于越南北部(海拔1700m)的黑眼睑水树蛙Aquixalus gracilipes,繁殖时将卵群产在水塘上空的叶片上,卵群分散形成小团黏附在叶片的叶尖部位,每团2—8粒,单层排列。夜晚在产卵环境中雄蛙发出鸣叫声,寻声可发现雄蛙。剖视采于4—5月的雌蛙,右侧卵巢内孕卵20余粒。将同一环境中采的卵粒和成体带回室内进行DNA序列鉴定,证实该卵群与成体同属于黑眼睑小树蛙。
据Delorme等(2005)报道,在越南(Huu Lien, Lao Cai Prov)发现卵群,卵群成小群分散附着在蕨类植物叶片的背面,不呈泡沫状。

国内分布

地理分布 云南(河口)、广东(信宜)、广西(上思十万大山、武鸣);